万物可期,人间值得

首阁168黄页网

  

  汪曾祺的文字平实,但一点儿都不简单,我喜欢他的散文,他的文字有趣、有料、有味,看到他的日常,他的生活态度,他的豁达乐观,还有他观察细微事物的能力,他喜欢写作,喜欢画画,喜欢美食,还喜欢做饭,他就是真真切切生活在我们中间的人,不是高高在上食人间烟火的泰斗,通过这些文字看到他的可爱,看到他的平和,看到他的通透,除了是一个作家、画家,之外我觉得他更是一位生活的智者,一个玩家,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,活色生香。

  

  

  他说,慢点走,品品茶、喝喝酒、听听曲、写写字,人生少忧虑,生活才好玩。他说,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,沉溺其中,苟有所得,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,切实地掂出自己的价值。他说,不论是什么性格,都要有一种发自于中的儒雅,难得最是得从容。

  

  他画画也随意反倒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,“太似则媚俗,不似则欺世”,他谦虚地说不是有意求其“不似”,实因功夫不到家,不能似耳,但大小写是希望能“似”,便“以意为之”。照搬了陶弘景的原句“只可自怡悦,不堪持赠君”。

 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【南北朝】陶弘景山中何所有,岭上多白云。只可自怡悦,不堪持赠君。

  

  他说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的时候,也是最快乐的,是最好的放松,从“凝眸既久”的构思,到“欣然命笔”的流畅,再到"四顾踌躇"的满足,将写作一气呵成的快意人生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,让我想到了《庖丁解牛》中的片段,有异曲同工之妙:“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,善刀而藏之。”真是痛快!

  关于写作,他推荐他的老师沈从文的书《从文自传》,说是一本奇特的书,是一本培养作家的教科书(找机会去看看),人是怎样成为诗人的,要用感观去“吃”各种印象,保持“一颗心永远为一种新鲜颜色、新鲜声音、新鲜气味跳动”,看了之后要温习,要记着要回想,要移到纸上去。

  而对于写作的风格,他非常推崇他的老师沈从文的观点,“一切作品都需要个性,都必须浸透作者人格和感情”,要有自己的风格,经得起时间的考验,作家成熟的标志是脱去“矜持、浮夸、生硬、做作”,更要耐住寂寞,不赶时髦,不追求“票房价值”,这一点在新媒体时候真是太难了。

  

  读书和写作都是孤独的,是一个人的事,要耐得住寂寞;而分享是一群人的事,是在热闹中狂欢;当你一个人读的书写的字,所有的沉淀,在你遇到一群人,一群和你有同样爱好的人的时候,你读的书,你写的字就是你的名片,长得好看别人会多看你一眼,但你读过的书会让别人高看你几眼,托尔斯泰曾说:“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,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”。这个时候你之前的孤独都是为了这一刻的绽放,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共鸣,那种心与心之间的默契最是令人愉悦。你可以不说很多话,你只要提及相关的一作者或是一本书,甚至是一个词,大家相视而笑的那种会意,我觉得是这个世界上是最打动人的默契,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,而是彼此相对无话可谈。

  人与书也是有缘分的,就好像人与人之间的遇见,读过的书,遇见的人总会教会你一些东西,让你不断成长。当你遇见汪曾祺先生文字的那一刻起,你就知道自己浪费了多少时日在那些不必要的庸常烦忧中,耗费了多少心力在不必要的纠结焦虑中,那颗浮躁的心从来未曾真正地生活过,忘记去品味,忘记去感受稍纵即逝的当下。

  写作也是一样的,写作一定是考量你读书的量与质。读书和写作是相关的,读书是输入,写作是输出,读书是向外的指向,去看别人的文字,去听别人的思想;写作是向内的指向,用文字剖析内心,向外传递自己的所思所想。分享可以知道自己读的书读到了什么程度,吸收消化了多少,自己可以为他人提供多少有价值的东西。而写作就是把这些东西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。当你输入多了一定会有输出,是不自觉地流淌出来的,是被动的,很自然地流露,不刻意。用输出倒逼输入就是一种主动行为了,为了写作而去读书,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,这就是无形中梳理知识,搭建自己的知识系统。杨绛曾经说:“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,直到后来才发现,如果不了解人生,是读不懂书的。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,用读书所得去生活。”

  

 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,可以通过读书去感受过不一样的人生,写作可以实现这个愿景。吾手写吾心,把寂寞的晨光热闹出生活的颜色,触目所及皆美好,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就去书里邂逅,因为文字可以抵达向往的任何地方。

  每个人都有人生茫然失措的时候,有人选择到世界各地旅行,有人选择在书本里寻找自己,山水是大地之文章,文章是案头的山水,其实很多总结的金句名言不外乎就是告诉我们生活最本质的东西。

  布衣暖,菜根香,诗书滋味长,万物可期,人间值得。走近汪曾祺,生活是很好玩儿的......

  黄油饼是甜的,混着眼泪是咸的,就像人生,交杂着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。————汪曾祺

  

上一篇:

下一篇: